俄罗斯候选人将担任“天然气欧佩克”秘书长
- 编辑:钩爪锯牙网 - 67俄罗斯候选人将担任“天然气欧佩克”秘书长
这个太阳能PumaAE装置在空中停留了9个小时11分钟。
IHS预计,中国电力投资将在2013年完成700兆瓦的安装容量,年增119%。下表显示了2012年全球排名前5的EPC厂商,以及2013年排名的预测。
采取这种战略,First Solar可以专注于主要的项目,并将之出售给其他公司,然后用得来的资金去购买其它大型设施。First Solar可谓名副其实,它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太阳能厂商,并有望在2013年成为首家在一年内设计、采购和施工(EPC)安装1千兆瓦的太阳能或光伏(PV)发电系统的厂商。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国厂商大举杀进Top10在金太阳项目、以及对欧出口模组下滑的补贴等激励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政府正在为本土系统集成商创造机会。这将使公司到第二位,从第四,在全球系统集成商。EPC厂商,有时被称为系统集成商,是指承建大型太阳能项目的垂直整合承包商。
该公司也是今年积极扩展海外业务的领先系统集成商之一,除了在北美拥有340MW的项目以外,它在印度、智利、南非都有项目。由于太阳能模组的价格不断下跌,First Solar这一部分的业务也受到影响。值得欣慰的是,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国八条新政中,明确将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范光伏市场秩序,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同时严格执行光伏电站设备采购、设计监理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反对不正当竞争,禁止地方保护。
然而终究已是世易时移,热火朝天的项目签约、开工仪式背后,那些劫后余生的传统光伏巨头却倍感落寞。这样一来,在光伏的招商引资环节,同样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苗头:中央军所到之处,地方领导是前呼后拥、笑脸相迎;而传统的光伏企业则变得不受待见,项目招投标中也开始处于劣势。在整个光伏界都视为明日之星、志在必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同样花落圈外的中央军。即便按照三类日照城市计算,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4亿度;38亿元的总投资额预计11年左右就能全部收回。
消息传出,仿佛兜头一盆冷水泼出,直浇得那些自作多情的光伏企业一个透心凉。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民营巨头折翼央企趁势反超其实,早在去年光伏危机全面爆发之际,各界对由地方政府注资兜底、全盘接手的国有化救市路径就充满了争议。
轰轰烈烈的光伏扩内需,难道注定只是一场国进民退的盛宴么?行业复苏之际中央军抢占主场国家能源局立下军令状,到2015年底将彻底解决全国273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其中光伏独立供电解决119万人用电。光伏新政国八条的出台,昭示政策底已经夯实,35GW的国内装机目标更令每一个光伏人血脉贲张。这些中央军梯队里,对于传统光伏巨头威胁最大的无疑是电力央企。而那些往昔奉为座上宾的光伏企业,如今早已褪去了光环,怎么看都是相形见绌,而且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投资的实际到账情况还要打个问号。
以往民营企业充斥的确带来过度竞争、良莠不齐等问题,但眼下光伏产业正面临深度洗牌,若央企介入过深,导致民企普遍靠边站,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被破坏;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恐怕更多的是祸而不是福。主业造飞机的中航工业集团一出手就是400MW的建设规模,未来三年内将在北京、上海等11个省20个城市的厂区内陆续投建。一方是养精蓄税、以逸待劳;一方已是虎落平阳、力不从心,面对行业复苏的曙光,中央军捷足先登也就不奇怪了。其实近两年来,不仅仅是光伏,只要哪个市场盈利前景比较好,央企进入的程度就会越来越深。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地方政府比以前更势利了。其实,从爆发全面危机以来,类似这样的思维在决策层和光伏业的主管部门中开始小有市场。
其实,中央军的进场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搞关起门来吃独食的行径,不能过度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着力构建一个与民营企业共赢发展、和谐共生的机制,才能共同推动中国光伏业的全面复兴。因此,通过向市场引入讲政治、顾大局的国有大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起到行业压舱石和减震阀的作用,有利于光伏行业做大做强、实现良性有序健康发展。
时值政策东风频吹、光伏内需大扩容之际,面对这近300亿元的大蛋糕,任何一家光伏企业都不免摩拳擦掌。然而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却在7月末的专题动员大会上披露,上述项目的建设运营将由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中节能、中广核、三峡集团8家央企包揽。因为如今活跃在光伏主战场的基本都清一色的中央军、国家队,而老牌的光伏军团已是元气大伤、实力不济,正面临靠边站的尴尬。如今中欧光伏争端劫波渡尽,又适逢内需扩容、行业回暖,正是苦尽甘来之际,各家企业都迫不及待收拾旧山河,却悲哀地发现那些财大气粗、背景显赫的中央军已经抢占主场,留给他们的或许只能是后者大快朵颐后的残羹冷炙。本月初,欧盟委员会宣布正式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如释重负的中国光伏业终于得以摆脱47.6%的反倾销税噩梦,市场关注重心回归国内。国进民退有利光伏业做大做强?在谈及为何选定8家电力央企来承接解决无电人口用电的光伏独立供电项目,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表述中称,项目大多处于西部偏远地区,工程投资大、施工难度大、经济效益差,而这些电力企业社会责任感强、建设热情高言下之意,这些项目民企未必瞧得上眼,办事也未必放心,还是交给央企比较靠谱。
有些人认为,中国光伏业之所以摔跟头,与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为主的市场格局以及随之伴生的低价竞争、急功近利、无序发展等乱象不无关系。为此,三年内我国将开工相关项目合计583个,而总投资294亿元的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到位。
如果说,由电力央企瓜分国家主导的光伏工程项目订单,还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么,一些本是光伏圈外人的中字头央企趁行业复苏之机也进来摘桃子,就更让刚刚捱过苦日子的光伏人hold不住了。毕竟,如果能够争取到央企项目落地,不但面上有光,而且投资数额大,政绩上也好看。
中央军应与光伏民企谋求共赢发展无论怎样,光伏领域的国进民退,显然有与民争利之嫌。其作风之生猛、出手之阔绰,徒留一众已成拔毛凤凰的光伏企业空自羡慕嫉妒恨。
光伏行业曾经是民营制造业活力最充沛的领域,从赛维到尚德,民资都相继上演全线大溃退的一幕,无疑令人扼腕。要是说以往光伏引资捡到碗里都是菜、来者不拒的话,现在一些地方开始挑拣起企业的背景、身价和实力为此,尽管基于总统选举期里炒作中国议题的需要而放行对华光伏双反措施,但美国一直在等机会,等待一个能够与中国开展适度合作,并限制欧盟低碳发展的机会,这从而也就引出了中欧间光伏贸易争端这面镜子的第四个源头。这就是镜子里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最后关头出现妥协的关键源头。
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从昨天起正式实施。因此,如果不能在其中找寻到镜子背后的源头,那也就无法真正明白镜子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又为何会发生这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镜里看花赏月,越来越糊涂而已。
事实上,正是受欧盟致力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非石化能源的背景刺激,中国才会凭空在没有任何内需支持的条件下,打造出如此庞大产能的光伏产业,这决定中国光伏产业基本上是外向型的,这样的产业发展本身是极为失衡的。这面镜子中所发生的故事本身既不完全为真,因为它只是其他事物映射出来的一个镜像和结果而已;却也不完全为假,因为毕竟在镜子的另一端也的确出现了些许端倪。
如中美间的合作无法顺利推进,那么光伏产品双反对于欧盟来说仍然是一张富有价值的牌。其三,中欧的光伏贸易争端看似仅是两个经济体间的博弈,但其背后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非石化能源等事项却都属于全球议程,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实则也必然服从于这个大议程。
对此,美国不可能无动于衷,尤其是在奥巴马总统下定决心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之后,对于欧盟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总体上,欧盟领先于美国,并先行发展出一整套较为系统的低碳解决方案,包括引入光伏产品。其二,再进一步地看,光伏行业的贸易争端实则有其特殊性。就现有的信息来看,中欧间是在近一个月内达成上述最终解决方案的有关妥协,问题是,为何在过去的12个月里都无法达成,却会在近期达成?将目光从镜子中探望回去便会发现,就在过去短短的一两个月里,中美间在相关领域的互动出现了很大的进展。
那么,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究竟是怎样的一面镜子?在尘埃落定之际,我们可以尝试来挖掘这面镜子的源头所在了。事实上,最后这几种结果都没有发生。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能找到镜子中那个故事的源头所在。当然,有时镜子本身就能说明一切,但大部分时候,这面镜子往往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仅是众多源头透过镜子的一个集中表现而已。
事实是,在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顺利得手后,仅仅过了3个月,欧盟继而出手,两者间基本上无缝衔接。中欧的光伏贸易争端看似仅是两个经济体间的博弈,但其背后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非石化能源等事项却都属于全球议程,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实则也必然服从于这个大议程。